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,截止2019年,全球有3.5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[1]。而在中国,据统计估算,超过9500万人患有抑郁症[2]。”
讲台上的人说完后,稍作停顿,环视教室里的三十多名学生。
全场鸦雀无声。
三秒后,讲台上的人俯下/身,打开电脑里的PPT,同时自我介绍,“我是宋瑾,这学期由我给大家上这门课,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抑郁症及相关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。”
她扭头看了眼投影幕布,确认显示正常,转过头接着说,“对于这个患病人数,大家有什么看法?可以畅所欲言。”
教室里陆陆续续有声音响起。
“这个数字听上去有点可怕,比我想象的多了很多。”
“这个数据准确吗?”
“精神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统计会有很多混杂因素吧?”
“……”
等底下学生的说完疑问,宋瑾将PPT翻到下一页,“我们国家这个数字是准确的。这是国内知名教授领导的一项在全国31个省市,抽取了3万多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,并且尽可能控制了混杂因素,2019年发表在非常有影响力的期刊上。”
讨论到这里,教室又安静下来。
宋瑾看着满脸凝重的学生们,开口,“但抑郁症不是不可治疗。特别是轻度抑郁症患者,尽早干预,他们可以恢复正常生活。”
“目前针对抑郁症的研究,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六大方面,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四大类。之后的十堂课,采用PBL教学模式,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讨论。”
宋瑾讲完这句话,拿起粉笔,转身,拉下投影幕布旁四块移动黑板中干净的一小块,写下“Problem-BasedLearning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