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是能把通州所有买卖字号上的文字都记熟,我们是不是能读些简单的书籍和书信了?”
“好像能。”
“……”
还有人贼兮兮的在人群中左右看看,发觉身周没外人,这才提醒同伴:“这事儿,咱可不能到处去说。如果庆州的小子们都学会了认字,再来考试时,咱这点先机可就没了。”
居然还有人赞成:“对的,对的,和大家伙儿都说说,都存个心眼儿才是。”
二笙很满意的看着这帮人,心里还颇觉好笑。
这么多人一起讨论的一件事,怎么可能不被外人知道?
等着看吧,用不了三两天,就现在说的这点儿事,不说传遍庆州,知道的人也不能少了。
到时候……
二笙那边,不得不佩服诚运的那位袁姑娘,人家想事情怎么就那么深远呢?
这个撒开网招人,分几次培训、优胜劣汰的主意,便是袁姑娘提出的。
择优录取,能轻松选出最努力、最好学的人。
另一方面,还有潜在的、更大的作用,就是他刚才说出的这些话。
刚才是有人主动询问,诚运投递是否还会招工?
即使没人问,他和孙掌柜也会想办法,让人们寄希望于将来,让他把这番话讲给大家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