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,秋收第一天,张和平宣布完今年的分工模式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,有高兴的,也有不乐意的。
“张队长,我们家就三口人,怎么分一块地,累死也干不完啊?”
“对啊,还有我家,这不是欺负我没儿子吗?”
张和平压了压手,示意大家安静,“人口少的可以跟堂家和表家组队,我们会根据你们人数多少来分地的,活还是一样干,只是跟自己家人在一起省的你们总发生矛盾,影响团结啊!”
这么一解释,不乐意的人也闭上了嘴,毕竟扣上影响团结的帽子可不是开玩笑的。
知青们除去嫁人的夏宛央、李晓凤,死去的李文卓、方招娣,进了监狱的李静,还剩下二十一个人,不等安排就自动分成两组,一队十人,一队十一人。
张家被分去了玉米地掰玉米,夏宛央分发完工具,赶紧跑去地里给每人都拿出一副劳保手套,还贴心的给二嫂袁红和婆婆乔婶子一人一条纱巾把脸蒙上,免的被玉米叶子把脸划伤了。
掰玉米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,一天下来胳膊酸疼的都抬不起来,手都能抖成筛糠,夏宛央也想帮忙,但是她看了看自己的小胳膊,还是算了,不然张时野上了一天工不说,晚上回去还得照顾她。
何花和苏曼一开始就选择不下地,也不要工分,但是去黑市卖点心这事不能拿到明面上,这个年代是不允许个体经济的,虽然有黑市的存在,可是被人举报了,不死也会脱层皮的。
时间久了,她们也怕被人怀疑,所以张和平就做主,让她们俩帮着看队里的小孩子们,只要不磕着碰着就行,当然这些孩子都是几乎不会走路的,像小月亮半大的孩子,不下地也得去打猪草或者去田里捡掉落的粮食。
苏曼何花帮忙看孩子,大家自动给两人一点工分,村民们几乎都同意,毕竟如果要自己带,就要舍弃一个劳动力,秋收一个月只需要出一点点的工分就能有人帮忙看孩子,这笔账大家还是会算的。
从地里回去,夏宛央从空间拿出一大块猪肉,足足有五斤左右。
夏宛央瞥了一眼水缸,想了想还是往里面加了一些小溪水,不管是洗漱还是饮用,总归是能帮助解乏的。
最后她去到园子里,摘了不少的西红柿和黄瓜收进空间泡在小溪里,这样等中午大家回来的时候,还能当水果吃,清凉又解渴。
夏宛央想做饭,这样二嫂袁红就能轻松一点,可是她不会使用土灶,只能在一边干着急。